菜单

关于苏黎世

苏黎世保险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多险种保险公司,为全球及本地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

苏黎世保险于璐巍:外资保险经营环境逐渐宽松,中外资可寻求合作共赢

1月16日,凤凰国际智库研究团队联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在中国保险行业国际化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2016年中国保险行业国际化发展观察》。报告从中国保险业国际化现状、外资保险入华机遇与风险分析、中资保险出海的机遇与风险分析和对中资保险国际化的意见与建议四个维度展开,分析了中国保险行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情况。近日,凤凰国际智库还推出了《中资财、寿险公司国际竞争力十强榜单》,列数了中国保险业国际化发展较快的十强险企(财、寿险各十家)。




根据凤凰国际智库的研究显示,中国入世后,大量外资保险公司被中国巨大的市场所吸引,纷纷涌入中国。但在欣欣向荣的中国保险市场上,外资保险公司受到了巨大挑战。2016年保费规模最大的工银安盛保险,在寿险公司中仅排名第13。 针对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境况,凤凰国际智库采访了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璐巍。


凤凰国际智库:以苏黎世保险公司为例,外资保险进入中国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于璐巍: 首先,外资监管框架的一个重要基础是WTO中针对外资准入和在华经营等的一系列规定, 外资要遵守我国进入世贸时已经同意的规则。例如外资寿险需要合资;要遵守所谓的“五三二”原则,即持股比例不能超过50%,前一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50亿美元,要有30年经营历史、在华代表处设立要在两年以上等。而从监管趋势的演变来讲,市场是越来越开放的。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几年前对险种的开放;比如交强险,以前呢,像(这样的)国家强制保险,外资是不允许进入的。而从外资设立分公司的节奏上,也比以前有所加快。之前执照的申请比较繁琐,现在的处理速度就快了很多。所以,总体而言,在严格执行WTO规定的同时,可以看出外资的经营环境是逐渐宽松的, 也越来越接近国际标准。



对于苏黎世来讲,我们来到中国经历了三个阶段。如果从2005年算起的话,我们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11年。我们是第一家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并获得执照的欧洲公司。

第一个阶段,我们为苏黎世在中国投资的全球客户提供服务。苏黎世成立于145年之前的瑞士,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我们的经营机构和合作伙伴, 我们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从服务对象上来讲,我们的客户包括企业和个人,超过90%的世界500强都是我们的客户,如诺基亚、宜家、雀巢等,其中雀巢做我们的客户已经有100年了。这些公司,尤其是欧洲的大型全球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就由我们在当地提供服务。



第二个阶段, 我们开始尝试本土的业务。那个阶段我们还受到一些规定的限制。比如说2004年之前,外资财险只被允许经营三资企业业务。这个阶段除了苏黎世全球客户以外,我们业务扩展到为其它国家在华投资的企业提供服务。


第三个阶段,我们继续为上述两个客户群体服务,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开始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全球保障。外资在这个领域存在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像苏黎世这种已经建立了全球网络、全球能力的公司。一般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它有多个选择,一个是继续选择本土保险公司提供服务,另一个就是让我们这种国际性的公司提供服务,还有就是客户要求两类公司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合作为客户提供中国本土和全球范围的服务。



这主要是由客户需求和海外投资的特点决定的。为中国海外投资提供风险保障,保险公司需要海外网络、需要全球承保和理赔能力、需要了解当地国家风险状况。比如这个企业要去委内瑞拉、南非,投资,需要保险服务商对那里的风险、税务、保险监管等一系列事项有一定的了解,要有对风险全球化的全面把握。中资企业在当前阶段,对此并没有很深度的认知。另外,对于客户本身的风险管理,它需要有一个成熟的风控团队,要有一个非常熟悉投资国风险的团队来管理风险。再有,就是在投资国当地的理赔能力非常关键,而苏黎世这样的企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已经建立了包括理赔在内非常成熟的全球性服务体系。



凤凰国际智库:相比外资进入中国时候遇到的掣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会遇到税务、汇率、监管等方面的问题,那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呢?


于璐巍: 外资当年进入中国遇到的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必然会遇到,只是可能表现形式不同,因为全球的监管程度、方法手段不一样。所以说全球企业的本土化是个很大的挑战,是必须过的坎。首先,要加快在国内的人才储备。老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我注意到培育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中国人才团队已经成为许多这个保险公司的重中之重。另外我还要强调对一个重大问题的思考角度。比如在中国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实践,拿到国外去后,有非常大的可能变得失灵、不管用了。这个问题不光是保险企业,也是走出去的所有中国企业的一个普遍反馈。另外,走出去需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策略。现在我们许多保险公司的发展策略,是针对国内市场的。但国际化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不是国内加上国外就是全球化,它一定是要把现有的本土的管理体系、人员配备、经营思路等一系列“中国设计”转化成全球化的制度安排,才可以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全球化。


观察中国的本土市场, 其实在外资和中资之间,存在竞争,但合作也是非常深入的。因为中外资公司经营的领域不同,发展的重点不同,具备的能力也不一样。比如在了解中国客户、把握客户需求方面,中资比外资普遍要强很多。但对于一些新兴风险,比如之前的董事责任保险、现在的网络风险、并购风险等,一般都是全球企业率先尝试, 然后推而广之。 比如苏黎世是在世界和中国最早推出网络风险保障的全球企业之一。一些中国保险企业对这些新型领域感兴趣, 可以选择与我们合作,而不用再去摸索,建立理赔能力,建立理赔能力,积累数据等, 而可以选择与外资合作。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方面,中、外资合作的空间都是非常大的。


凤凰国际智库:目前“一带一路”的推进,对保险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于璐巍: “一带一路”可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最宏大的项目之一。它大约涉及到全球二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一的GDP和三分之一的全球贸易。对于保险业来见,“一带一路”的推动和实施会为全球保险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有预计到2030年, 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各类投资会为全球保险业创造几百亿美金的保费增量,为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巨大红利也是不言自明的。但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国保险业存在保险需求与共计的矛盾,也就是说在有些领域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有大量而广泛的风险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这一方面,中国保险企业和在华的外资企业任重道远,也可以大有作为。



另外,最近我们探讨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互联网”应用到为“走出去”中国企业提供风险服务中去,这会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凤凰国际智库:您刚提到了互联网给保险公司带来了许多机遇,您能具体谈谈这个吗?


于璐巍: 我们看到巨大的机会,这一机遇为所谓“后发公司”提供了弯道超车的难逢机遇。在中国互联网正在对整个保险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在微观层面,互联网在客户获得、承保、理赔、精算等涉及公司运营的所有领域都带来了巨大改变,在宏观层面,互联网正在影响、改变整个保险业的价值链。对于外资公司来讲,应该积极拥抱互联网,外资保险可以通过在中国的实践为其全球运营提供创新和最佳实践。



凤凰国际智库:有这么个说法,由于互联网的介入,保险代理人的市场将大大萎缩?


于璐巍: 我是完全不同意这个判断的, 我们要看事实。这个所谓颠覆和淘汰的话已经讲了有十年了,。但看去年寿险的业绩,寿险公司两大渠道是银保和代理人。对于产险市场,代理公司和经纪公司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为什么会这样呢?当互联网开始兴起的时候, 这些代理人和中介公司反应是非常积极的, 他们同样也是拥抱互联网最快、改变最快的一群人。而且现在,在传统中介公司应用互联网技术方面并没有明显的障碍和滞后,所以他们怎么可能被淘汰呢?(摘自凤凰国际智库)



历史浏览人数:1504

公司新闻

客服热线

400-615-5156

星期一至五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公众假期除外)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32楼T12

邮箱: zurich.china@zurich.com.cn

沪ICP备16036540号-2 |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633号

Copyright © 2017 Zurich Insurance Group | 本网站支持 IPv6